很多學生一開始來找我,都是因為想跟我一樣:不用再打工,在家做自己熱情喜愛的事就能養活自己,實現時間和工作地點自由的夢想。
過去的我很努力幫助學生實現這個目標,把我自己的做法都告訴學生; 當學生對於創業有限制性信念,我就一一幫助他們拆解。例如:害怕拍片,就想方法讓他們不害怕;沒有行動力,就找出他們沒有行動力的原因。當時在我的信念中,「人人都能成功。」,只要改變限制性信念,以及跟隨做法做可以,真是位相當單純又熱血的教練。
隨著教學經驗漸長,我開始發現,其實真的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,實現人生使命也不一定要用創業這個方法。
有學生跟我說:「我喜歡當個追隨者,我喜歡跟在有能力的人背後,協助他們做事。」也有療癒師學生在收到第一單長期輔導個案費用後,當我正想恭喜她的時候,她跟我說感到很大壓力,因為收錢後才發現自己原來不想要長期輔導一個人 (笑)。這類型的人,其實顯化一個好的領袖,或一份「筍工」就可以了。剛剛我說的這位療癒師學生,最後就顯化到一間機構聘請她教學,不需要自己尋找客戶就能做到她喜歡又擅長的療癒工作。( 我現在聘請學生當課程助教,以及團隊導師,也是「在工作中發展所長」的例子。)
另一位同樣是療癒師的學生,她的社交媒體其實有不少粉絲,但因為對金錢有限制性信念,收入一直不高。在解決了對金錢的限制性信念後,她多了不少訂單,收入提高了,卻沒感到快樂多少,因為她覺得一對一服務很「困身」,應該要找個更輕鬆容易的賺錢方法。最終,她想到在 YouTube ,在 AI 的幫助下建立她的療癒頻道,不用出樣、不用拍片,就輕鬆容易做出好成績,雖然不是單對單做療癒,卻同樣實現了她想要的人生藍圖 ,甚至比做單對單服務更合她心意已 - 「輕鬆容易、又能療癒他人的工作」。而她還是有份正職,也暫時未有想到要離職。
曾經聽過一句戲言「如果你很討厭一個人,就去鼓勵他創業。」這句話想必是創業者的自嘲吧!因為創業者需要面對不少挑戰,例如資金、時間管理、員工管理、管銷等壓力,需要極高的自律性與情緒穩定。我在創業的五年路上,雖然達到時間與財務自由,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,但當中也經歷過不少挑戰,也曾想過:「如果當初沒有全職投入,會有多好?」創業後才發現,能夠在office 安穩地工作,每天和同事聊八掛、準時下班,也是一種幸福。
正因如此,現在每當有學生跟我說要創業,我都會好好審視一下,到底他的個性是否真的合適?還是顯化一份「筍工」,又或是找他人合作,被動地「接job」 就好?畢竟,「創業」這兩個字對很多人來說,可能實在太沉重。
現在遍地都是「數碼遊牧 Digital Nomad」,標榜邊旅行邊工作,看似瀟灑又自由,曾經當過數碼遊牧兩個月的我,發現自己還是喜歡安定待在一個地方生活就好,有些事看來美好,卻不一定適合自己。
我把自己對創業的體會、想說的話,以及一些讓你能更了解自己如何走出人生使命的方式 (不一定是創業)放到這個新課程,在新的一年,我希望大家都能了解自己、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,而不是這個社會或你的家人告訴你、你需要成為的樣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