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現很多不同行業的人,一開始做的時候都充滿熱情和幹勁,但其後越做越好、越專業的時候,反會更多自我質疑的聲音。
還記得從前,幫朋友閲讀阿卡西紀錄的時候,看到她的天賦是跳舞,然後她跟我說:「你怎麼會知道?我真的喜歡跳舞,不過我很久沒有跳了。」
我問她為什麼很喜歡卻沒有跳?她說因為有很多人比她跳得好,而且跳舞圈的朋友中有很厲害的人,對她評頭品足過,自此她就不敢再去跳舞了。
然後我邀請她一起去跳舞,她當然比我跳得好很多,我就想:「這樣也要自卑嗎?那我怎麼辦?」
對我這種門外漢來說,跳舞應該是每個人都可以享受和釋放情緒的活動,而不只是比拼誰高誰低,運動的真正意義,不應該只在輸贏。
到後來,我發現了「冒牌者症候群」這個詞彙,原來很多專業人士也曾發生過「覺得自己是冒牌者」的想法,覺得自己做得很差、其他同業比自己做得好很多,覺得自己「只是個冒牌貨」。有趣的是,研究發現,覺得自己是冒牌者的人,通常都不是冒牌者。